這是我第二次聽「蹲點台灣」的服務教育講座,印象非常深刻,大一時聽得入迷且非常感動!對於中華電信基金會在做的事情很認同。三年後,抱著非常期待的心情再次參與聆聽他們的分享巡迴場次,也許是期待太高了⋯⋯,這一次聽完讓我感到蠻失望的。回程的路上思考了很多,究竟是哪個環節令我感到失望呢?我想大概是自己的經歷在這三年增廣加深了許多,不停思考與累積實踐,也練習表達,產生了不一樣的想法吧!
以前我曾經很嚮往成為台前正在分享的那個學員,覺得能錄取蹲點台灣真好,可以有一筆經費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,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這段時間的故事。但是經過這幾年在南藝接觸了各種領域的學習和嘗試後,我好像已經沒有那麼渴望參加這樣的組織與活動了。因為對紀錄片有更深的認識,再一次看端點台灣的時候就覺得他們可以有更多的前置準備,或者是更突破的拍攝手法。
也因為對社區營造有些關注與思考,就知道他們蹲點在部落裡的時間實在太短太少了!而且因為修了「文化人類學」那堂課後,自己覺得在處理社區營造、部落服務時,要能更宏觀地思考自己在做的事情,因為你的介入有可能改變了這個地方的文化或習慣。因此在聽完蹲點台灣的巡迴分享後,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是主辦單位的一員,我可以如何進步會更好?而非只是花店一件計畫的預算、把工作做完而已。
這些反思大概是我這三年的成長吧!非常謝南藝培養我這方面的思考,因為有紀錄所、建築所社造組的資源,我感到自己在不同領域的接觸更廣且更有深度了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