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/04/25

採訪段落分工撰寫

藝術家楊偉林是位穿著打扮、談吐氣質、創作、書寫都令人感到真誠樸實的藝術家,一直覺得她很適合生活在鄉間農村,得知她從小到大都生活在都市時,我心中是大大的震驚。

她的創作材料多以大自然素材(石頭、貝殼、樹皮⋯⋯)與日常用品(報紙、再生紙盒、鞋⋯⋯)作為發生的起始點,透過文字閱讀串連心中所想,在實驗中隨緣份進展來完成。與纖維緊密地工作與生活,彷彿是她的天命,很難想像她是三十多歲才踏入藝術創作。

「本來我比較常待在工作室,但後來養貓之後,很想在家陪貓,就把東西搬回家做,工作室就變倉庫而已。我覺得我的工作型態比較適合跟家庭生活和在一起,工作與生活『分開』很無法切割。」我們認為,她在創作時所使用的素材與她的生活很有關聯性,步調與風格一致。
在個人網站上的副標,她寫著「Everything for the fiber」,我們感受到她的個性與工作型態雖然隨又浪漫,卻是作息正常、堅定、有執行力的創作者。



問她是如何安排生活的步調?不過度休息但又有工作進度?
有壓力的時候,會好好訂出計畫努力趕工,無壓力的時候,會放輕鬆,盡情地做實驗,享受新嘗試。她承認自己「蠻需要被督促的」、「是適合承接壓力」的人,需要藉助各種壓力來讓自己前進, 一有接案或展覽,她就會梳理實驗,讓自己在計畫之內完成創作。


因為擁有需要被督促的個性,我們覺得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,她選擇把工作室設在步調匆忙、交通便利的臺灣大道上。窗外的車水馬龍聲,彷彿是整個城市在悄悄地督促她工作。

沒有留言: